- · 《卫生经济研究》投稿方[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数据库[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期刊栏[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版面费是多[04/29]
疫情应对模式效果研究显示:有效控制疫情 经济(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上半年快递日均业务量恢复至3亿件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前6个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46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货运
今年上半年快递日均业务量恢复至3亿件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前6个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46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纪录;7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2,在传统零售淡季重回扩张区间……近期多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
由消极防疫产生的连锁经济反应,也给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严重“后遗症”。“美国经济政策的负面外溢性很强,别国持续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刁大明说。
亚洲疫情持续处于焦灼状态,日本、韩国近一个月的新增确诊数据分别达到533万、262万,是除美国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疫情之初,日本及时出台防疫政策,倡导民众佩戴口罩,管控人员流动;韩国则大面积实施核酸检测,对确诊病例严格管控,两国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防疫战线不断拉长,两国管控措施逐渐放松,以致陷入被动局面。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对于防控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关键要算大账、长远账、动态账。动态清零的灵魂就是发现早、控制早,把疫情消灭在萌芽中。事实证明,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就能为发展持续创造良好环境。从整体和长远看,以一段时间内精准控制发生疫情的区域,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最广大地区和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只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们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本报记者 管筱璞 柴雅欣)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之际,部分国家选择逐步放宽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以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为例,回顾美国的抗疫之路,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疫情阴谋论甚嚣尘上,戴口罩、打疫苗这些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都会激起强烈的党派纷争和民意撕裂,陷入了“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
中国作为严格防控的代表,得到了外界的认可。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在题为《中国的新冠感染“动态清零”政策包含对别国的教益》一文指出,中国采取“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实现了每个国家在两年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
疫情扩散导致民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是消极防疫显而易见的后果。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消极防疫的侵蚀更加潜移默化,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体现在劳动力供给不足、供应链紧张等多方面。在大规模超强政策的刺激下,经济表现短期内或许可以改善,但实际是以债务水平上升、通胀水平高企等一系列问题为代价,成本高昂,后患无穷。
“疫情防控是前提,稳住经济是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保障。”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看来,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是党中央对当前如何妥善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考量,是用系统观念应对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集中体现。
世界卫生组织8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已超5.9亿,其中,例死亡。目前全球疫情仍处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卫生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wsjjyj.cn/zonghexinwen/2022/082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