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卫生经济研究》投稿方[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数据库[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期刊栏[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版面费是多[04/29]
疫情应对模式效果研究显示:有效控制疫情 经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毋庸讳言,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回顾上半年,由于疫情带来的物流中断、循环不畅、停工停产等因素,对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
毋庸讳言,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回顾上半年,由于疫情带来的物流中断、循环不畅、停工停产等因素,对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造成一定困扰,这反过来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经验,那就是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董煜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打过一个比方:中国所采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抗疫举措,相当于为中国14亿人民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的保险,“购买保险的成本是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消费,目的是为了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截至8月10日,安徽累计感染者近2000例,甘肃累计感染者近4500例,广西累计感染者超3700例……近期,多个奥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均实现了社会面新发阳性清零。
8月14日,美国福克斯商业新闻在报道中指出,高企的通货膨胀还给多数美国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压力,他们被迫为食品和房租等日常必需品支付更多费用。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8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
“由于美国政府防疫不力,疫情迅速扩散,导致出现劳动力短缺、工业生产放缓、供应链中断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告诉记者,供应链危机导致消费品供给不足,不少美国家庭买不起或根本买不到必要的生活物资。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美国民众的生命健康是消极防疫的直接代价。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936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4万例。累计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据美国广播公司8月10日报道,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美已有超2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
“对于疫情,我们(美国)毫无准备且应对不力,我们本应比许多其他国家准备得更充分,结果我们却还是深陷经济困境。”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沃尔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曾经历过疫情,也曾遭遇经济危机,但从未像现在这样,同时经历这两者。
自2022年初奥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发现后,不过数月,毒株便扩散至欧洲、美洲、亚洲各地,带来全球新一轮疫情反扑。
消极防疫不能挽救经济,一些国家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陷入“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
中国采取“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实现了各国在两年多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
实践是最有力的说服。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采取防控措施,迎战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这也充分说明,“动态清零”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学的,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服务业继续恢复,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7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面对疫情,美国由一己私利驱动的所谓‘领导力'及其背后的政治衰败,直接导致美国在防疫与经济两个跑道上的‘双输'。”刁大明说。
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二季度表现也可圈可点,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从增长来看,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83.9%;从就业来看,19个省区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价格来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
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BA.4和BA.5。此后,西安、大连、珠海、上海、天津、青岛、北京及海南、新疆等多地报告发现BA.5亚分支或其进化分支。总体看来,由于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引发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文章来源:《卫生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wsjjyj.cn/zonghexinwen/2022/082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