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卫生经济研究》投稿方[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数据库[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期刊栏[04/29]
- · 卫生经济研究版面费是多[04/29]
从眼底能看出50项疾病?三百万体检人群数据破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进行报告解读。企业供图 AI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开启体检新模式 与往年相比,此次发布的《蓝皮书》样本量首次超过300万,分析维度不仅包括了眼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进行报告解读。企业供图
AI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开启体检新模式
与往年相比,此次发布的《蓝皮书》样本量首次超过300万,分析维度不仅包括了眼底异常的人群分布情况,更是首次加入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人工智能风险评估的验证,助力百万人群全身健康和眼底异常情况的早发现、早干预。
眼底照片背后的健康密码
随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渗透率逐渐上升,上班电脑下班手机,戒不掉的电子屏,薄弱的眼检意识成了现代人的常态。近日,#从眼睛竟能看出50项疾病#、#每10人中约有7人眼底异常#等话题登上热搜,一张眼底照片真能看出50余种疾病?
呵护眼健康,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青少年应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养成科学合理的用眼习惯,加强户外运动;对中青年来说,避免“持续性透支,间歇性养生”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警惕不可逆致盲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全身的疾病隐患随之而来,老年人要定期体检的同时,也要通过合理膳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三高”。通过体检中的每年一张彩色眼底照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三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中青年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进行主题发言。企业供图
《蓝皮书》数据显示,超7成人存在眼底异常,屈光不正和黄斑异常更是达到了约3人中就有1人异常,且随着年龄增长,异常指标也逐渐增高。现代人的眼底健康状况普遍不佳,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提高疾病风险防控意识至关重要。
当前拍眼底照片容易,读片难。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中国有4万多名眼科医生,且极大部分都集中在大中城市,专门从事眼底医疗服务和研究的医生只有千人,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好补足了这一短板。一张眼底的彩色照片,加以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技术,可以评估眼病及慢性病风险。基于经典数据库的多种AI算法筛查DR发现,糖尿病筛查的准确性在90%以上,甚至高达98%、99%,此外基于20万张彩色眼底照片的研究发现,常见致盲眼病筛查的准确性接近90%,与眼底病专家的水平不相上下。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助力读片的准确性是非常可观的,在基层也能够很好地进行眼底检查。
常见的致盲眼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一旦患病便不可逆转。许海峰也曾因眼疾遗憾退役,作为一名射击运动员,眼睛和气手枪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许海峰表示:“应该让更多人少受一些眼疾病的困扰,能够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尽早发现一些潜在危机,能够更早地去治疗,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人工智能心血管风险预测不同风险结果中 脑血管异常指标的检出率
人工智能心血管风险预测不同风险结果中 心血管异常指标的检出率
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三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发布会现场。企业供图
通过眼底检查,不仅能发现眼部疾病,也能评估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风险。基于人工智能的慢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人群心血管异常指标的检出率为50.8%,高风险人群脑血管异常指标的检出率为39.1%,魏文斌介绍:“可以通过视网膜的血管形态来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意外和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从而进行个性化干预。”
对此,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做过两次或以上眼底拍照,就有机会通过人工智能判断眼底状况到底是恶化还是有所改善,对疾病的持续跟踪监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我们全身健康的窗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表示,视网膜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观测血管和神经的组织,视网膜上的血管和视神经与全身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相连。通过一张彩色眼底照片,不仅仅能够筛查眼病,还能够进行全身慢病风险的评估和干预,从而真正做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8月2日,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爱康集团联合鹰瞳Airdoc发布了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三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利用海量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超三百万体检人群的眼底状况进行分析,破译藏在眼底的健康密码。
文章来源:《卫生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wsjjyj.cn/zonghexinwen/2022/0808/831.html